西贝经历预制菜风波后,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重要
摘要:你知道西贝做死了多少子品牌吗?门店超 380 家,年营收 62 亿的西贝先后推出过 11 个子品牌,多数都是快餐品牌,前后花了 7 个亿,但是这些品牌平均只存活了 11 个月,绝大多数品牌关停。

你知道西贝做死了多少子品牌吗?门店超 380 家,年营收 62 亿的西贝先后推出过 11 个子品牌,多数都是快餐品牌,前后花了 7 个亿,但是这些品牌平均只存活了 11 个月,绝大多数品牌关停。
西贝这五年,贾国龙一直在探索快餐,他说过去我们在快餐赛道走了很多弯路,现在要回归主业,把莜面村做好。堂堂中国连锁餐饮头部品牌西贝,怎么就连一个成功的子品牌都孵化不出来?今天我们聊聊西贝败走的那些副牌们。
为什么做这么多副牌?
贾国龙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副牌?答案是 6 个字:寻找第二增长曲线。其实最早西贝做的副牌还真不是快餐,1999 年西贝就尝试过多元化路线,做了高端海鲜餐厅 “西贝海鲜” 和高端的蒙餐 “九十九顶毡房”,但由于客单价太贵,解决不了大规模增长的问题,都不太成功。
但 “多元化战略” 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。时间来到 2015 年,西贝主品牌营收突破 75 亿,门店超 100 家,贾老板发现西贝增长速度逐渐放缓,于是他陷入了增长焦虑。
接下来怎么把品牌做到百亿甚至千亿?这个时候他看到了餐饮的巨无霸麦当劳,有一次他拿着麦当劳的财报说:你看人家全球 4 万家店,年营收超过 1000 亿美金,我们才 100 家店,差太远了。所以贾老板得出了一个结论:只有快餐才能做大规模,才能成为国际品牌。
就是这句判断,驱动他在 2015 年后密集推出子品牌,开启了疯狂的孵化模式。
那些失败的副牌们
2016 年,西贝燕麦面 / 麦香村:当时兰州拉面门店数量多,西贝便推出更健康的燕麦面,贾老板放言要开 10 万家小店。但燕麦面口感偏糙,南方顾客普遍不接受,食材小众且出餐慢、翻台率低、坪效不行,单店日均营收不达预期,还没开始复制就关停了。
2018 年,超级肉夹馍:受 SHAKE SHACK 进入中国的启发,贾老板推出超级肉夹馍,认为其能成为 “中国的汉堡包”。首批 8 家店开在北京,但消费者不买账,一是觉得 16 元的价格比街头 8 元的贵,不如加点钱吃西贝正餐;二是将小炒黄牛肉等特色菜放进馍里的设计不合理。两年间在多地开出十几家店后,十店九亏,疫情期间全部关闭。
2020 年,贾国龙功夫菜:疫情期间堂食停摆,西贝开启餐饮零售化尝试,推出定位家庭高端预制菜的贾国龙功夫菜,贾国龙称西贝未来 1100 亿营收中,1000 亿来自该品牌。他豪掷 10 亿建中央厨房,放话 10 年内做到 1000 亿,但 2022 年该品牌营收不足 2 亿,远低于预期的 15 亿,如今线下已难觅其踪。
除此之外,西贝还先后推出西贝酸奶屋、弓长张、贾国龙中国堡、贾国龙小锅牛肉、西贝小牛焖面与拌饭、腾格里蒙古山羊火锅等子品牌,最终全部失败。
为什么几乎全部失败?
赛道基因不匹配:快餐重效率、性价比,需接近零售属性;正餐重体验、价值感,需提供高附加值,二者逻辑截然相反。西贝团队擅长做高价值正餐,缺乏快餐的效率基因,导致副牌普遍被消费者吐槽 “贵”。
创始人信息减防:贾国龙个人风格强烈,长期成功让他产生蜜汁自信,身边多是顺言者,团队纠偏能力弱。公司无明确多品牌战略规划,多是贾国龙追风口决策,团队被动跟随,浪费大量资源。
给贾老板的建议
回归主业稳军心:西贝作为行业头部企业,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重要,尤其经历预制菜风波后,需聚焦莜面村主业。
转变角色赋能新人:将第二曲线交给年轻人创业,贾国龙从操盘手转为投资人和创业导师,利用自身资源支持新一代创业者。
小额分散投资试错:每年拿出 1000 万,分给 20 位创业者,每人 50 万,要求创业者个人也出资 50 万。开放西贝的研发、供应链、开店资源,鼓励创业者自主探索,输赢均给予支持。
微信扫一扫